今年是中吉号创立的十周年,十年间它完成从茶园到加工厂,再到销售渠道的全产业链布局,去年挂牌新三板,近百家经销商伙伴遍及全国。
十年创业,吉家伙伴辛勤付出。这其中,付出最多的当然是它的领头者董事长杨世华,但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不是谁能单打独斗完成的。
在杨世华的身后,有跟随他12年的早于中吉号创立的老员工,也有新近一年多才加入的新团队,有句话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这些人的努力构成了中吉号现在的样子。
他们的故事,关于这个行业,这个企业,关于生意,关于青春,其中的酸甜苦辣组成了茶的故事,中吉号的故事。
1、销售总监杨冬榴:
“一定不能为了卖茶而卖茶”
22岁的杨冬榴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坐了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昆明到了深圳。那是2005年。还没有中吉号。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和闯荡精神的举动。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她在电子厂只待了半年,看不到前途,被迫转行到一家茶叶贸易公司做销售。
这家公司是杨世华做经销商时期开的。在那里,杨冬榴冥冥之中的销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第二年便拿出了上千万的成绩单,店内第一。
随后,普洱茶市场遭遇崩盘,给整个行业带来危机,从结果来看,这也给杨世华和杨冬榴带来生机。2007年杨世华跑到云南,其坚持不懈的找茶行为被称为“深山茶人”,其后在市场低谷时创立中吉号。
经销商时期以及中吉号初期,杨世华都只有深圳罗湖区古玩城的一个门店,那时,杨冬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个店里做销售,起初茶叶是混着卖的。老顾客来买其他茶,顺便推销一下当时还不出名的中吉号(比如让他们一茶出名的麻黑)。
她说那时就给客人说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品牌,让他们尝尝。有的人是一开始就喜欢,后来也发展成经销商。但有人从前景上不看好,“没人太多的人相信你这个品牌会做得很好。”
现在合作伙伴有近百家,“自从加入我们,没有哪一家经销商离开”,这成为她最高兴的事。
说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杨冬榴说,销售就是和人打交道。“推销产品,就是推销自己”,让客户信任自己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专业知识要过硬。
除了自身的完善,杨冬榴也说,“如果没有产品质量为基础,做销售是很难的。”
▲ 杨冬榴与客人聊天
对于茶叶销售,她觉得“一定不能为了卖茶而卖茶”。特别是对于合作伙伴,要考虑的是他们也要把茶销售出去,而不只是厂家把茶卖给他们就完了。“只有他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认可了,产业的链条才能打通。”
现在杨冬榴大多时候是和经销商联系,2015年公司的一个茶艺师员工出来单干,成为公司的经销商,并且现在做得有声有色,她说,她看到了十年前自己拼搏的样子。
当然,杨冬榴的拼搏劲不输当年,去年十月,一个短暂的茶山行活动,由于是重要客户,业务能力强的她难以推辞,便带着五个月的宝宝(因未过哺乳期,而且有亲戚跟随保障安全)一起上了茶山,公司正在上升期,她说自己也正是拼搏的年纪。
而且她说,可能是山中的空气好,宝宝有时睡得特别香。人们打趣说,这个宝宝是上茶山年纪最小的茶友。
2、副总经理助理张楚:
“很甜,一直回甘”
张楚是90年后,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2012年有个姐姐和同学都在中吉号上班,某一天她去找她们玩,然后被一款野生乔木茶砖征服,“很甜,一直回甘”,再然后换工作时就选择了中吉号。
平时除了副总经理的助理工作外,她还会负责经销商的对接工作,而相应地也做些销售的事情。因此对杨冬榴说的“不能为了卖茶而卖茶”深有感触。
她记得有次一个客人来店里聊天,不是那种潜在客户,但杨冬榴没有丝毫地怠慢,与客人喝茶聊天,也不是为了卖茶,然后这个客人对茶有了更深的兴趣,最后还买了产品。
她说销售就是一个平常心,但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客户。
3、产品总监陈春燕:
“茶和人生其实是相通的”
陈春燕与中吉号的缘分有些奇妙,7年前她去人才市场应聘,原本是汽车招聘专场,结果中吉号却在里面。
目前她是产品部总监,平时会负责所有产品的外包装设计的把控工作,以及与经销商和电商平台对接工作。成长是她这些年最大的感受。
她说刚到中吉号的时候这个品牌刚起步,还没有加盟店,然后从2012年有了第一家再到现在近百家,眼见这个不易的过程,以及大家付出的努力,这种成长有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
“茶能平静一个人的心灵,让你能够慢下来,而茶和你的人生其实是相通的。”陈春燕这样总结自己与茶接触的这些年所带来的改变。
对于中吉号,她说这么多年的沉淀、磨砺下来,感情很深,像家一样,难以用语言描述。
4、物流总监杨高勇:
“把别人的信任化成责任感”
杨高勇是最能体现中吉号全产业链企业的人。2008年他正式进入公司,开始是压饼车间的普通员工,后来做过从初加工、精加工、包装等前期生产环节的工作,2013年去到深圳,负责那里仓储和物流的管理工作。
由于对一片茶叶进入仓库前的艰辛都非常了解,他觉得茶叶能到消费者口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闪失,特别是后期仓储。
茶友喝茶是品尝口感滋味,如果一款茶储存不好,可能工艺再好的茶叶都要变味,甚至还不能喝。而物流则是尽快安全地将茶叶送到消费者(或经销商)手中,不然等待时的那种焦躁是难熬的。
很显然,对仓储和物流来说,平静就是最好的消息。这也是他平时工作中的常态。因为遇到极端天气都是提前预警,其余的按计划行事。
然而去年快年尾的时候,某个下午的三点多钟,杨高勇接到一通电话,是太原的经销商打来的。这通电话让他的心情顿时失落起来。
太原的经销商打电话来抱怨说,自己在年关前买的最后一批货到了,但其中价值最贵的那几件却没在其中,而且这批货他的客人提前订了,语气有点着急。
安抚好经销商后,杨高勇立刻给物流公司去了电话,起先的查询毫无结果。第二天他去到物流公司,拿着纸箱外包装和工作人员一起翻查出货记录,看监控视频,依旧无果。
往后的两三天,他不断地打电话催促,以及再去物流公司查询,最终在第四天查出,原来这批货还留在物流公司的仓库里,由于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的疏忽,拿掉了。
因为涉及到公司对经销商的责任,涉及到经销商对他客人的信誉,杨高勇说那些日子压力不小。做仓储和物流离不开别人的信任,他说那就要“把别人的信任化成责任感”。
谈到在中吉号的这些年,他坦率地说以前是当成工作,一份工资来对待,现在参与其中,公司和自己也一步一步在升华,已经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大家庭了。
而且他还记得,自己到深圳的那天是4月16日,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那是责任开始的一天。
5、财务总监刘映:
“我是做财务的”
刘映可能是中吉号里最不懂茶的总监,但没关系,“我是做财务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说,他从2001年就开始做财务了,一直没离开过这个职业,对财务懂得很多很多。
2015年他加入中吉号,专为挂牌新三板而来。当然,完全不懂茶也是不行的,开始的半年,他狂学相关知识。
谈到自身的业务,他说,普洱茶的产业链很长,从种植到初加工再到精加工,然后销售,对于挂牌公司来说,财务非常重要,需要规范的事也有很多。
毕竟是专为新三板而来,前期的工作比较辛苦。他说首先是规范性问题。中吉号是古树普洱的第一股,因此茶农起初对发票等的规范性还不适应。
开始这种沟通相对艰难,需要极强的耐心,他说得益于董事长此前和茶农交道打得多,经过多次努力下,最终让茶农知道,只有企业做规范了做大了,把这个产业链做好,才能长期合作。
初期繁杂的工作后,目前刘映和同事主要有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财务数据精确及时地反馈给股东,这是最基本的工作。然后他说“不要觉得我们只是算账的”,他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充当决策智囊。
茶叶从种植开始,到加工运输销售,每一个工序都会产生费用,他们会进行总成本核算,给出定价以及毛利估算,以及判断市场接受度。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对销售情况,如毛利率、销售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而这些数据都能给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当然,精于数字的人不只是精于数字。刘映感叹说“做茶不容易啊”。他记得曾带领团队到茶山基地做调研,“我体重是一百六七十斤,那个颠簸啊,头都撞到车顶了,很高的车顶,你说这路有多难走。”
对于经历徒步进茶山、甚至悬崖危险的人来说,刘映的感慨自然不算什么,但他说,“制茶这么艰苦,更让他坚定信心,这么好的环境,这么稀缺的资源,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让中吉号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茶农,把好的产品带给大家,分享给大家。”语气很真诚。
6、媒体总监李文雅:
“这样挺好的”
中吉号发展到第九个年头,全产业链的功夫以及产品质量做足以后,找来了李文雅。如今一群90后“掌控”着这个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媒体部。她是“带头大哥”。
这个团队中的成员,除李文雅外,其他人进入中吉号前并没怎么接触过茶叶,由这群年轻人来做媒体工作是招险棋,但有时也是险中妙招。毕竟由年轻人做新媒体,好处有些数不过来,比如有身体有激情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脑洞。
李文雅并非人如其名,倒是语速很快,像极了她的办事风格。去年6月1日入职,一周之后她便前往广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做茶企的新媒体就是喝喝茶、逛逛茶山、再写写见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把朋友“忽悠”过来了。
一个多月后,她硬是组成了拥有即战力的四人团队。
年轻人身体好、有脑洞,很快便在7月份的茶博会上显现出来。茶博会期间,她和她的团队连续两个通宵,白天拍摄视频,晚上就连夜剪辑,第二天播出。
李文雅说那时刚到公司不久,也想借此机会做出点成绩和不一样的东西。相比于很多展台用LED屏、电视屏那种亮闪闪的传播方式,她说她们剪辑的片子更走心,在一面白墙上做投影,除了常规的公司宣传片外,另外就是特制视频。
▲ 茶博会上中吉号的展位不是侵入式的宣传,而是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视频中有老人小孩,有安然喝茶的样子,也有大家的好奇呆萌,她们把头天展会上一些有意思的画面拍下,配上合适的音乐,视频以及整个淡雅的场景,让很多人驻足观赏,会让人觉得自己家里也可以有个这样的茶空间。
当然,观看者并不知道,她们为了这个视频的剪接以及配乐等各种细节,“撕”了整个晚上,比如,是用古筝音乐好,还是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大家会不断尝试争论。甚至在第二个通宵时竟有人开玩笑说,“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吵架。”
到中吉号一年多,李文雅把此前仅有微信微博的媒体渠道全面铺开,对接联系行业媒体、大众媒体,以及做头条号等多个方式都做起来了,李文雅说这期间当然很辛苦,但关于茶拥有的魅力却是肯定的。
云南早晨的茶山上,云海远在天际,她说,你会知道什么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云南的山不是秀丽隽永,它是一种原始的壮美,有一种粗犷的力量感,而这种力量感不是用眼睛看的,需要心感受。
比如,在崇山峻岭的某一个角落,照片拍累了,她便安静地坐着,阳光漏下来,有微风吹过,“这样挺好的”。
结语:十年前普洱茶市场崩盘,杨世华逆流而上,创办中吉号,有着涅槃重生的意义。十年走来不易,如今中吉号正处于蓬勃的上升期,而未来,上面这些故事的主人,以及更多的人的支持将是中吉号奋力生长的力量之源。
(文/茶语网)